查看原文
其他

深爱就得做爱吗? | 了解无性恋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1-05-25

所谓“情到浓时难自禁”,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爱情与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通常是相伴随而存在的。同性恋、跨性别等性少数群体中,也同样闪烁着性吸引力的光芒。柏拉图式的、追求心灵沟通而排斥性欲的纯浪漫爱情,似乎只存在于文艺作品和特定的宗教信仰中。


然而,有这样一种性少数群体,他们对爱情和性吸引的体验似乎是截然分开的,这就是无性恋者(Asexual)。他们也正是性倾向光谱LGBTQA+中的A。


无性恋旗帜
(图片来源:wiki)


对“无性恋”概念的界定至今仍存争议,不过多数学者认可将性吸引力作为判定无性恋的核心指标。现在被较广泛认同的界定来自马克·卡里根(MarkCarrigan),他结合无性恋社群AVEN提出:无性恋者是感受不到性吸引力的人[1]。


无性恋社群成员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社群中,“无性恋”这一概念下还包含了半性恋(demisexual),即只有与特定对象建立足够深厚的感情联系后,才会从这些对象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的人;还包括有性恋与无性恋的灰色地带(Grey- A)等[2]。


无性恋光谱
(图片来源:AVEN)


根据多位国外学者的调查,无性恋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在1%左右。遗憾的是,国内尚无相关调查数据,无性恋者在中国的分布尚无确切数据。


参考国外数据,无性恋者在人群中存在的比例并不算低,因此,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无性恋者,不要过于惊讶,而应给予他们尊重和理解。


无性恋=“注孤生”吗?



(图源:《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在许多人心目中,无性恋无法迸发出恋爱的火花,比起两个人抵足而眠,他们也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然而,这还是将性和爱捆绑起来的固化思维。


性与浪漫关系是可以分离的,感受不到性吸引不完全等同于感受不到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无性恋中既存在感受不到浪漫吸引的个体,也存在可以感受到浪漫吸引的个体。


(图源:《马男波杰克》第五季)


的确,存在着不需要浪漫吸引的一部分人。NHK纪录片《恋爱圈外~探访无性恋者的内心》里,22岁的日本大学生中村健,就描述出了这样的心理:“恋爱中的感情我不是太懂。”



(图源:豆瓣电影)


但也有人可以感受到来自异性、同性或双性的浪漫吸引。如果能够找到理解和接受彼此的“另一半”,他们也可以拥有美好而稳定的爱情,甚至共度一生。



以浪漫吸引为核心对无性恋者进行分类
(图源:自制)


无性恋者也会有性行为和性幻想?



性倾向是无性恋,并不意味着性行为的完全缺失。无性恋者可能由于各类原因而发生性行为,如进行自我探索、表达亲密关系、满足伴侣的需求等。


但相对于有性恋者,无性恋者性伙伴更少,若发生性行为也会更迟缓,也不会和当前的性伙伴频繁发生性行为[1]。有学者推测,无性恋者的性行为多是为了取悦伴侣[3]


此外,无性恋者也会表现出自慰行为,但绝大多数无性恋者的自慰频率显著低于有性恋者[4]


一些学者提出,无性恋者的自慰行为可能纯粹是为了释放生理需求(就像有地方痒需要挠一样),但并不会在此过程中产生性幻想或是幻想出某个性伴侣[5];或是由缓解压力、加速入睡等非性欲方面的原因驱动的[6]


豆瓣小组中关于无性恋者性行为的讨论
(图源:豆瓣小组)


性幻想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体现性对个体潜在吸引力的指标。莫拉格·A·尤尔(MoragA. Yule)等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无性恋群体中从未有过性幻想的个体比例显著高于有性恋人群中的该比例(40%vs. 1%~8%)。


此外,在产生性幻想的模式上,无性恋者也与有性恋群体存在很大差别:11%的无性恋者报告自己的性幻想从未涉及他人,而这种情况在有性恋者中仅有1.5%[4]



综上所述,无性恋者也会发生性行为、产生性幻想,但通常,这些行为都不是由自身的性欲或感受到性吸引而驱动的。


在此也澄清一些关于无性恋的常见误解:




无性恋≠性功能障碍




和同性恋一样,无性恋并不是一种病态,只是一种性倾向。


一些性功能障碍,如性欲衰退及其相关变种/紊乱,在外显行为上与无性恋极为相似,但两者并无包含关系,而是并列的两个概念。


性欲障碍者会因为自己性兴趣或性吸引的缺乏感到“显著的痛苦或人际交往困难”,而无性恋者并不会因此感到痛苦。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也明确注明:“若被诊断者认为自己性欲低下的原因在于自己是无性恋者,则其不能被诊断为性欲失调。”


(图源:TED《无性恋:我的自我探索之路》)



无性恋≠独身主义、禁欲主义




在生活中,常有独身主义者或禁欲主义者基于对无性恋的错误认知,将自己归为无性恋范畴,也导致了大众对这些概念的混淆。


针对这一现象,无性恋社群AsexualityArchieve指出,独身(celibacy)是“基于某些理由而没有性行为”,禁欲(abstinence)是“基于某些理由而选择不要有性行为”,而无性恋则是指“感受不到性吸引力,可能有或没有性行为”。


这也指明了其最为本质的区别:禁欲主义者和独身主义者都存在自身的性压抑,是一种个人选择;而无性恋则是一种非选择性且自然的结果,不存在主动的性压抑,而是一种难以主动改变的性倾向[1]


豆瓣小组中关于无性恋者亲密行为边界的讨论
(图源:豆瓣小组)


(图源:美剧《豪斯医生》)


让无性恋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无论是约会软件的盛行,还是“年轻人没有性生活了”的焦虑散播,伴随着“性开放”“性自由”的浪潮,性走到光天化日之下,却也被过度聚焦。“没有‘性’”、“无法感受到性吸引力”成为了不可思议之事,或者成为了某种破碎的象征。


(图源:美剧《性爱自修室》)


无性恋者被强加上“有所缺憾”的标签,得到的是“你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人”“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后来……”“你不试过怎么知道呢?”等等回应;或者被怀疑“你只是太累了”“你根本不爱我”“你这么说,只是因为你不行吧?”等情境性的理由,而他们本来的愿望和诉求却无法被正视。


(图源:TED《无性恋:我的自我探索之路》)


人们甚至认为他们违背了生物的繁衍本能,这和之前对同性恋的误解何其相似!


(图源:bilibili)


在国外的骄傲游行中,一些无性恋者对这样的声音发出了回击。



无性恋者在骄傲游行中
(图源:网易新闻)


除此之外,无性恋者也建立起自己的社群。2001年,无性恋者DavidJay创建了线上公益组织AVEN(发现无性恋与无性恋教育网),这也是全球最大的无性恋网上论坛。


AVEN创立的目标就是“希望给无性恋者们提供缺失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让大众知道并接纳无性恋。”


(图源:AVEN,https://www.asexuality.org/


在中文环境下,也涌现出了各类社群,无性恋者可以交流自己的疑问,寻找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图源:中文无性恋网站,http://zh.asexuality.org/zh-hans/


(图源:无性恋豆瓣小组,https://www.douban.com/group/61607/


总而言之,无性恋是性倾向的一种,无性恋者是性少数群体中的一个群体。尽管无性恋者较少体验到来自他人的性吸引,但他们和其他人一样也是正常的、非病态的,一部分无性恋者也可以感受到浪漫吸引。


如果你已确认自己的无性恋倾向,请不要认为这是异常或障碍,希望你可以接纳自己,并且认识到自己的性倾向并不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工作,也可以与合适的对象共同享受美好的恋爱。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无性恋者,请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的伴侣是无性恋者,请与对方坦诚地探讨对性行为的看法,共同决定这段亲密关系的走向;一定不要强迫对方,更不要上升到对其的羞辱。


我们生来不同,却又如此相似。希望性少数群体能够被更多人了解和理解,获得应有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武琳悦,于慧如.无性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2004~2015年28篇中英文学术文献的再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7,26(10):150-155.
[2]CarriganM. There’smore to life than sex? Difference and commonality within the asexualcommunity.Sexualities,2011,14(4):462- 478.
[3]Bogaert AF.Asexuality: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a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04,41(3):279-287.
[4]Yule MA,BrottoLA,GorzalkaBB. Sexualfantasy and masturbation among asexual individuals.The Canadian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2014(8):89-95.
[5]Bogaert AF.Understanding Asexuality.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13.
[6]Brotto LA,InskipKJ,RhodesK,et al.Asexuality: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2010,39( 3 ): 599 - 618.
[7]Yule, M. A., Brotto, L. A., & Gorzalka, B. B.(2015). A validated measure of no sexual attraction: The AsexualityIdentification Scal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7(1), 148–160.https://doi.org/10.1037/a0038196


作者 | 王姝曼 余涵萱

编辑 | 余涵萱 刘文利

排版 | 苟怡琳

视觉 | 多诺瓦

校对 | 张昱凌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出品



 往期文章 

(点击图片或蓝字查看)


生理
生命诞生生殖器官/抠肚脐/月经
自慰/憋尿/勃起性行为
关系
分床/恋母/隐私爱情婚姻与生育
安全
隐私部位性游戏父女/母子相处
非意愿性关注儿童性侵害
绘本中的性媒体的性
儿童权利平等
性发展
0-6岁婴幼儿性发展婴幼儿性兴趣
小学生性发展(一)/(二)/(三)
性教育
家庭性教育幼儿园性教育中小学性教育
全面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及课程建设
性教育九大误区
读本课程
读本动态“儿童性发展与性教育”在线课程
“全面性教育”在线课程
性别
刻板印象生育与性别平等男性气质
摇滚乐队与女性职场性骚扰身材羞耻
LGBTQIA+
骄傲做自己LGBTQ+游戏测评
拒绝恐同校园暴力与性少数Les超话
出柜报告彩色的幸福与真实职场上的同性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